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进程中,身体特征的演变悄然记录着时代的足迹。近期,一项由密苏里大学和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开展的研究,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千层浪。该研究聚焦于全球范围内百年来男性与女性身高体重的变化,惊人地发现:过去的一百年间,男性身高和体重的增速达到了女性的两倍,这一成果发表于颇具影响力的《生物学快报》杂志,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。

研究团队开启了一场数据的 “寻宝之旅”,他们深入挖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自 1900 年至 2000 年积累的海量资料,精心筛选出涵盖 62 个国家、约 13.5 万个个体的详细信息。如同揭开历史的面纱,数据清晰地展现出:随着岁月流转,全球饮食与医疗保健水平如同节节高升的阶梯,助力男性和女性在身高、体重上都踏上了上升通道。但令人瞩目的是,男性的增长步伐更为矫健,将女性远远甩在身后。
以具体数字为证,当衡量国家综合发展程度的人类发展指数(HDI)每攀升 0.2 时,女性身高平均抬升 1.68 - 1.7 厘米,体重增加 2.7 公斤,宛如稳步前行的行者;而男性平均身高则如展翅高飞的大鹏,跃升 4.03 - 4 厘米,体重更是 “一路狂飙”,平均增加 6.48 - 6.5 公斤。再看英国这个典型样本,从 1900 年到 2022 年,HDI 从 0.8 跃升至 0.94,英国女性平均身高从 159 厘米踮脚迈向 162 厘米,涨幅约 1.9%,而男性平均身高则从 170 厘米大步跨越到 177 厘米,增长幅度高达 4%,差距一目了然。
那么,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这百年间有力推动了男性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呢?
首先,饮食结构的变革功不可没。进入 20 世纪,尤其是后半叶,全球范围内的食物供应日益丰富多样。肉类、蛋类、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大量涌入寻常百姓餐桌,为男性身体发育提供了充足的 “建筑原料”。以美国为例,上世纪初,普通家庭每周的肉类摄入量可能仅有几磅,而到了世纪末,这一数字大幅攀升,男性青少年能够摄取到足够的优质蛋白,促进肌肉、骨骼的茁壮成长,身高也随之节节攀升,体重稳步增加。
其次,医疗保健水平的飞跃是关键助力。疫苗接种的普及让众多曾经肆虐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,像天花、麻疹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,男性儿童得以健康成长,免受疾病侵袭,身体发育不再受阻。同时,现代医学在诊断与治疗技术上的突破,如先进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手段、骨骼发育异常的矫正方法等,确保了男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,为身高体重增长保驾护航。
再者,社会观念的转变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随着时代进步,“男性力量” 在社会各个领域愈发凸显,从体育运动到职场竞争,高大强壮的形象往往与成功、优势挂钩。这种社会氛围促使男性更加注重自身身体锻炼与营养摄入,以塑造符合社会期待的体魄。健身房文化的兴起就是一个例证,越来越多的男性走进健身房,通过系统的力量训练,刺激肌肉生长,进一步增加体重、优化体型,间接推动了身高潜能的挖掘。
在亚洲地区,日本同样呈现出类似趋势。二战后,随着经济腾飞,日本的饮食结构大幅优化,牛奶、肉类等高蛋白食物走上寻常百姓餐桌,医疗保障体系也逐步完善。从 1950 年至 2020 年,日本男性平均身高增长了约 8 厘米,体重增加近 10 公斤;而女性平均身高增长约 5 厘米,体重增加 6 公斤左右。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成年人身上,青少年群体更为显著,学校体检数据显示,当代日本青少年男性的身高体重发育曲线明显比同龄女性更为陡峭。
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,如埃塞俄比亚,情况则稍有不同。尽管近年来该国在国际援助下,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,儿童营养计划也初见成效,但由于起点较低,且长期饱受战乱、饥荒困扰,整体身高体重增速相对缓慢。即便如此,在相对稳定的城市区域,男性身高体重的 “增长依然略快于女性。例如,过去三十年,城市男性平均身高增长约 3 厘米,体重增加 4 公斤,女性对应的数据为 2 厘米和 3 公斤。
然而,任何研究成果都难以避免质疑之声。部分学者对该研究结果提出了疑问。一方面,数据收集的精准度饱受争议。在一些欠发达地区,人口普查或健康调查可能存在样本偏差,部分偏远地区居民因 “交通不便、文化观念等因素未能纳入统计范畴,这就如同拼图缺失了关键几块,使得整体图像不够完整,进而影响数据的代表性。另一方面,环境因素的复杂性远超想象。虽然饮食和医疗保健被视为关键因素,但社会文化、劳动强度、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。以劳动强度为例,在某些传统农业地区,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,高强度劳作可能抑制身高增长,这与研究结论中男性身高快速增长相悖,让人不禁怀疑是否还有未被充分考量的变量在其中 “搅局”。
这般显著差异究竟源自何处?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的环境生理学家刘易斯・哈尔西提出了 “性选择” 的关键视角。回溯人类进化的漫漫长河,高大强壮的男性在生存竞争、配偶争夺中往往占据上风,能吸引更多异性目光。直至现代社会,这种偏好仍有迹可循,多数女性在挑选伴侣时,潜意识里倾向于身材高大者,男性对女性身高的要求则相对宽松。这就像无形的 “生长驱动器”,促使男性在 “成长过程中朝着更高大的方向发展。
与此同时,男性生长发育的生理特性也是重要因素。男性身体构建如同搭建一座宏伟建筑,需要摄取更多 “建筑材料”—— 能量,且耗时更长。所以,当生活条件改善,营养如充足的砖块般涌入,男性体型便如拔地而起的高楼,增长迅猛;反之,在艰难岁月,营养匮乏,男性体型也会率先 “缩水”,比女性更为敏感。
不过,硬币总有两面。男性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虽彰显生活品质提升,却也暗藏健康隐患。多项研究报告警示,个子高的人群患癌风险相对更高,因其体内细胞数量众多,犹如庞大的 “突变温床”,日积月累,癌症发生几率悄然上升。此外,若体重增长伴以不健康饮食,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魔便使可能乘虚而入,敲响健康警钟。
这一关于百年来男女性身高体重增速差异的研究,宛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人类发展的多元侧面。它不仅加深我们对性别生理差异的认知,更为医疗卫生、公共政策制定者们点亮了一盏航标灯。在未来前行道路上,关注整体健康之余,精准聚焦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同需求,方能为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,让人类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稳健迈进。
文章转载自网络,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。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,请及时联系我们(info@healthcarechn.com)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